日本跟台灣一樣屬於多山的島國。但是由於島形狹長,南北相隔遙遠,再加上山地地形的隔閡,演化出每個地區各自的飲食文化。以日本當地的人來說,飲食調味大概可以分成關西風(歧阜縣以南)以及關東風(歧阜縣以北)兩大類。就實際上的例子而言,關西用的是淡色醬油,關東則是愛用深色醬油。所以烏龍麵,黑輪的高湯底來說,關西風的顏色透明,關東風的則是醬色。關西人愛吃烏龍麵,而關東則愛吃簥麥麵。也就是說去大阪時千萬不要點簥麥麵,真的很難吃。這點我曾經嘗試過,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屢試不爽。相反的在關東地區,若是遇到標榜關西風的烏龍麵店的話,則可以不妨試試,味道不會差到哪裡去。關西多用紅味曾,關東則是用混味曾。這也是到食堂裡點定食時,可以發現關西的味曾湯是紅底的,關東的是黃底的。當然若要細加研討的話,每個地區的飲食裡還可以發現有微妙的差異。可是若是問起日本人名古屋的人吃什麼東西的話,他們一定會回答說,名古屋人吃的東西跟每個地方都不一樣,有他們自己的一套。
名古屋雖然是屬於關西地區,卻各自演化出八丁味曾的飲食文化。八丁味曾的原料是麥子,做出來的味曾顏色比一般的紅味曾暗,味道也比較濃。名古屋人除了味曾湯之外,烏龍麵也用八丁味曾煮,稱為「煮込みうどん」(NikomiUdon),炸好的豬排也是淋上加了八丁味曾醬汁,稱為「味噌カツ」(Miso Katsu)。連豬腸也是用八丁味曾去滷,稱為「土手煮」(Dote Ni)。除了八丁味曾之外,名古屋還以發展新的飲食方法聞名。例如「山ちゃん」的炸雞翅是用調味好的雞翅去炸,外面灑上大量的胡椒,味道而言類似台灣的東山鴨頭加上鹹酥雞的感覺,跟啤酒是哥倆好絕配。「千寿」的「天むす」(Ten Musu)則是飯團裡包上炸蝦仁,一口一個蠻開胃的。「蓬莱軒」(Hou Rai Ken)的「ひつまぶし」(Hitsumabushi)姑且稱之為鰻魚飯三吃吧。外觀來說熱騰騰的白飯桶上鋪滿切小塊的蒲燒鰻,吃法有三種。第一種是嘗試原味,將蒲燒鰻跟白飯混著吃。第二種是加上小蔥,茗荷等香菜類以及哇沙米,可以去除鰻魚的油膩。第三種則是混好香菜類之後,再加上柴魚高湯,混成湯泡飯。我個人比較喜歡第二種吃法。
最近還流行納豆咖啡三明治,三明治裡一層夾著納豆,一層夾著咖啡果凍,配上大量的生奶油泡,聽說是名古屋車站地下百貨食品街裡暢銷第一名的商品。光聽名字我便沒有食慾了,可是看報導的記者吃得津津有味的,有機會來名古屋的話,不妨試試看。
若鯱屋(Waka Syachi Ya)是名古屋的咖哩烏龍麵的代表店,在日本各地都有分店。它的咖哩加了牛奶,雖然辣可是和風的高湯足,很順口不會嗆,是那種會吃完麵後想把湯喝完的烏龍麵。它的咖哩配上烏龍麵好吃,配上飯也不錯,很值得推薦。從八月一日起若鯱屋推出了名古屋美食季,將一些有名的名古屋美食,例如說「天むす」,「味噌カツ串」,「ひつまぶし」,「土手煮」,炸雞翅都集合在一起了。老公考完試的那一天,為了慰勞老公唸書的辛勞,以及感謝他幫姪兒參觀學校聯絡的事,一家三口在若鯱屋舉辦了小小的感謝會。其實是趁機找機會喝酒啦。
店門口的照片
那一天的菜單
酒單
味曾豬排串,炸雞翅跟啤酒的套餐。女兒的手伸得老長。
我點的葡萄柚沙瓦
豬腸的八丁味曾滷
老公點的咖哩烏龍麵
我點的鰻魚飯三吃
想要菜單的照片的話,請跟我連絡。
一些名古屋美食的代表店如下。上面是食品的名稱,下面是代表店名。
·手羽先
o風来坊
o手羽の極 - 中部日本放送の番組そこが知りたい 特捜!板東リサーチにてこの店の手羽先が取り上げられた。手羽先を揚げるのではなく焼いている。
o矢場とん
o味仙
·天むす
o千寿
oコンパル
oヨコイ
o若鯱屋
oラディッシュ - 北海道テレビ放送の番組「水曜どうでしょう」でこの店の小倉トーストが取り上げられた。
oモーニング喫茶リヨン - 夕方18時までモーニングサービスを行っている。
·その他